对于原生家庭的话题,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,那为什么年轻人会怪罪原生家庭呢?是因为父母没钱、没本事吗?其实这个只是一个因,但却不是真正的原因,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,与家庭的融洽度,还有家庭带给孩子的氛围环境,这些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。
故事一
很认同,我有幸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,所以直到长大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家庭才知道,父母跟父母之间也千差万别。
一般来说,年轻人怪罪原生家庭有这几种情况:
1、 父母重男轻女/偏心
不管是姐弟组合、两个男孩、两个女孩哪种组合,总会有父母更偏爱某个孩子的情况,不太明显的偏心还好,孩子还能骗骗自己,可是偏心太过明显的时候,总会有小孩在疼痛中清醒的意识到:父母并没有那么爱自己。
2、 父母情绪不稳定、偏激,无形中影响了自己和孩子
现在早已不是之前让孩子活着长大就要他们感恩戴德的时候了,如果让现在的父母都来一次养育孩子的考试,你看有多少人不及格。
有的父母自己情绪不稳定,再加上他在职场、生活中被打压,他就把这种怨气撒在孩子身上,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养成易怒、懦弱胆小等性格,他们长大以后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多半来源于原生家庭,所以也会心存不满。
3、 索取型的父母
有的父母把孩子养大了,人家刚毕业找到工作,就要求孩子给交“家用”。
孩子工资发个4000,就开始算一年能挣多少钱,要给他们多少钱了,丝毫不管自己孩子的生活压力、能不能生存下去、是否会焦虑等,这样的父母不但会被孩子怪罪,也会无形中远离。
故事二
孩子怪罪原生家庭真的不是因为穷。
我自己就是普通工薪家庭出身,父母收入不高,但他们从来不会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就骂我笨。我妈总是说,尽力就好,人各有所长。
现在有了两个孩子,我更理解这个道理了,我老大数学不太好,我从来不会说“你怎么这么笨”这种话,但我见过一些条件很好的家庭,父母动不动就否定孩子。
有次家长会,听到一个妈妈当着所有人的面训斥孩子:“花这么多钱给你报班,你还是这个成绩,真丢人。”那个孩子当时就哭了,我看着都心疼。
我觉得最伤孩子的不是家里没钱,而是被否定、被比较、被忽视,有些父母把自己的焦虑和不满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。
我家条件也不算好,但我努力给孩子们营造轻松的氛围,犯错了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,而不是先指责。
我老公小时候家里很穷,但他奶奶总是鼓励他,现在性格特别阳光,反而有些富裕家庭长大的人,心理问题更多。
爱和尊重真的比金钱更重要。
故事三
现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年轻人怪罪原生家庭,有好多想逃离家逃离父母,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年轻人开始觉醒了。
的确,他们虽然怪罪原生家庭,但并不是因为父母没钱没本事,而是因为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,缺少了爱。
有好多父母虽然过的清贫,但依然能给孩子满满的爱,相反也有好多父母,虽然生活不错,却在精神上特别吝啬,对孩子各种打击否定。
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说自己家庭和父母不好的人,没有一个怪父母赚钱少,家里穷,无一例外都是在说父母对他们的打击和否定太多,有的甚至有很严重的精神和身体虐待,这些才是孩子们对父母有意见的地方。
我们身为父母,一定要多修炼自己当父母的能力,自己多学习多成长,尽力给孩子一个好的原生家庭。
作为孩子,如果已经成年了,那总是怪罪原生家庭也没什么意义,而是要自己去学习和成长,从不好的家庭里走出来,过好自己的人生,这才是本事。
故事四
我都30多了,还在怪罪我的原生家庭,有句话用来形容我很恰当: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,我不羡慕别人家有钱,也不羡慕同学爸妈多历害,我只羡慕那些能跟父母好好说话的孩子。
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,反正在我家,话不能好好讲,从小到大,我妈说话没一句好听的,明明是关心你冷到,说出口就成了你不穿秋裤想冻死啊;明明是怕你摔下来,她讲出来就变成你爬那么高找死吗?赶紧下来。
有时候我找不到东西,只能求助妈妈,换来的也是责问和谩骂,嘴里必须说点埋怨的,说了好几遍怎么不长记性,手上动作不停,麻利地帮我找到,但是这种情况下,我对她的感激也大打折扣,跟她偶尔聊天说点心里话,比如提起某个男同学,我妈就以为要早恋对我一顿数落。
久而久之我养成了把话憋心里的习惯,毕竟谁愿意天天被人骂呢?直到长大工作,谈恋爱,这个习惯一度成为我人际交往的阻碍,到现在即便结婚了还是个淡人,不太适应闺蜜私房话这种事。
而且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身上有我妈妈的影子,有时候和儿子老公沟通,会不自觉地说出刺耳伤人的话,第一次意识到的时候,一度对自己很厌恶,害怕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,幸好有如今家人的包容,让我改善了不少,不过至今还需努力,大概得花一辈子吧。
故事五
是的,年轻人怪罪原生家庭,并非父母没钱没本事,而是父母压抑了孩子的自我发展。
我年轻时也曾怪罪过原生家庭,后来逐渐看到了父母曾经的创伤带给他们的脆弱,看到了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背后,他们自身的阴影和情结,渐渐地,我与父母达成了和解。
就事论事,我的父母的确阻碍了我的自我发展,小时候,妈妈无数次告诉我“我打胎居然没打不死你!我一个开药这么灵的中医师,居然给自己开药不灵?”
我的出生,是妈妈的一个耻辱,让我有着深深的不配得感,觉得自己的生命本身就是罪。
从小到大,爸爸永远把他人的评价放在第一位。我被同学欺负了,他让我反思自己,我被冤枉了,让我反思自己,我做任何事,如果引起他人误解,爸爸永远在指责我“你这么做,别人会说你怎么样怎么样。”
我做事缩头缩脚,严重缺乏自信,青春期因缺爱而早恋、早婚早育,当时只想早点摆脱原生家庭,没想到从虎穴跳入狼窝,婚姻以失败告终。
我经历了漫长的痛苦岁月,无数次的自我灵魂拷问,幸运的是,连有名的中医师妈妈打胎都打不死的小孩,娘胎里就锻炼出了顽强的生命力。
我是打不死的小强!半生痛苦,蹉跎半生,三十多岁,才开始重新活过来……
看完这些人的故事,说实话,仿佛看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影子,比如,从小到大,家人都会说,别人家的小孩做得多好,小时候,父母会说,你看谁家谁家的孩子,她每天不用上课时,都会帮家里干活,洗衣做饭,下地干活,样样都做得那么好,你在看看你,书不好好读,活也干得没有别人好,再来就是比成绩,一起长大的发小同学,个个都比我会读书,每到看成绩时,都有一种想要钻到洞里去的感觉,每一次都是考得最差,想想都觉得太不好意思了。
这或许也是我们都会经历的人生吧,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,它锻炼着我们的内心坚强,也锻炼着我们应对社会的无常与变化,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的强大。
很喜欢罗曼.罗兰的那句话:“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
当你能够欣赏自己的时候,你就会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;当你懂得欣赏别人的时候,你会获得更多的友谊。
大家好,我真名:廖丽萍。笔名:心月。是一名文学爱好者,作品曾发表于当地报刊和网络平台,平时喜欢琴棋书画诗花茶,是一名热爱生活的文艺小青年。